石河子大学: 师生送技到田间地头
近日,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棉花“干播湿出”技术推广应用科技支农社会实践团的师生们深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的广袤棉田,进行水样与土样采集工作,为后续田间精细化管理提供坚实数据支撑。他们此行依托于“‘干播湿出’棉田水源动态变化特征”这一重要课题,在三师各团镇埋设30多个观测井,每月定期采集样本,并同步开展棉花栽培技术的实地指导。
“土壤盐碱化和水资源匮乏是制约南疆农业发展的两大因素,‘干播湿出’技术在缓解土壤盐碱化、节约大量水资源的同时,还能提升棉花保苗率,促进增产增收,非常符合南疆地区的农业种植需求。”实践团带队教师侯振安说,“团队的主要任务是监测土壤水盐变化,学生们已能独立完成打井、取样等任务,希望通过‘三下乡’活动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
今年,石河子大学5700余名师生组成374支实践团队,围绕“服务战略挺膺担当,铸牢意识奉献青春”主题,赴南北疆基层开展为期半个月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其中,科技支农是“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师生们发挥专业优势,将新技术、新品种、新理念送到田间地头,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在三师五十三团的肉牛科技小院里,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的师生制作出新型饲料。他们将粉碎后的棉花秸秆与葡萄皮渣、枣渣等农业加工废弃物混合,加入发酵菌和发酵辅料,再经窖池或裹包形式发酵后,将棉花秸秆变成优质的牛羊粗饲料。实践团师生们深入当地养殖户家中和养殖基地进行调研,了解饲料使用情况,对饲喂方式进行指导,确保棉花秸秆微贮饲料化利用技术实现效益最大化。
“自从采用了这种新型饲料,每只羊日增重提高了100克,抗病、抗应激能力有所提升。”图木舒克安欣牧业五十三团养殖基地场长朱俊标说。
“在这次实践中,我们既服务了当地农户,又巩固和提升了专业知识,是在社会大课堂上对专业技能的一次真实检验。这将激励我们勇攀科研高峰,努力成长为知农、爱农、兴农的新时代青年,以自身所学奉献边疆。”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学生李硕说。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优化培养模式构建合理的博士生考评机制博士研究生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是教育、科技、人才...
“欢迎新生!”8月17日,来自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和西藏5个省(区、市)的2024级本科新...
“永葆对探索自然的好奇心”,8月16日,在2024上海书展现场,一长队的中学生捧着一本《11...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18日在拉萨表示,第二次青藏科考自2017年启动以...